top of page

廖子妤 Fish Liew:達成夢想,最大前提是必先相信夢想會成真。 | 封面人物專訪

  • Monica Ng
  • Apr 17, 2024
  • 7 min read

廖子妤(Fish)從馬來西亞來香港發展演藝路,不經不覺已踏入第12個年頭。《梅艷芳》中的梅愛芳和《毒舌大狀》的大反派鍾念華,都是令大眾對她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,然而在此以外,Fish在這些年間演過的角色數量,也許遠超你我想像,而且角色類型之多變,更是令她與「定型」二字絕緣。


「大概是因為我擁有很多面向,適合運用在不同角色當中。但也因為我擁有太多面向,所以也很少有角色近似真實的我。」她形容自己情緒化又愛哭,但同時有著愛抱打不平的直率個性;膽小沒自信,卻又非常信奉最講求「相信」的「Delulu」力量。「我的外觀和性格太不一樣了,」她笑說新認識的朋友總會發現她令人意想不到的一面。「不過偶然保留一些神秘感,好像也不錯。」


少時並無演員夢

關於Fish的不同面向,其中一點不算十分為人所知的,是她小時候擁有的是歌星夢,而非演員夢,甚至是想當導演,更先於當演員。「我喜歡表演,但因為學校沒有戲劇社,所以我就參加了許多歌唱比賽,那時沒有想過演戲是一個選項。」後來開始擔任模特兒,才漸漸接觸演戲,繼而修讀電影相關課程。「原本打算畢業後當導演的,所以想由副導做起,後來有前輩說你既然有演戲經驗,不如先做演員再轉做導演吧,也許會更容易些。」她在2012年赴港發展,既拍電影也拍電視劇。「那時我拍很多香港電台的單元劇,港台劇集在那個年代為新人提供了很多機會,像是岑珈其、談善言都拍過很多,我們都說珈其是『港台視帝』,哈哈!」


她說那時無論是模特兒還是演員的工作,她都會很積極地將這些經歷分享到社交平台,讓更多人知道自己有能力駕馭各種風格和角色。她於去年年底拍畢電視劇《瑪嘉烈與大衛系列絲絲》,在劇中飾演女主角瑪嘉烈,「我認為自己跟這角色算是有點相似,某程度上有些不安分,對很多事情都想知道更多,想要探索這個世界還有甚麼可能性。」她說自己的MBTI類型是INFP,「我不算是個非常按計劃做事的人,會定下一個大概方向順著走,但過程中也不一定都全按計劃執行。」從夢想當歌手、導演,到如今成為獨當一面的演員,角色仿似變了又變,但不變的是Fish對表演的喜愛,和對自己擁有多元面向的了解。


演活眾多角色 卻極少近似自己

Fish自言是個相信直覺的人,而且每次當她跟隨這份直覺行事,十之八九都是對的。「譬如說決定來香港發展這回事吧,我一直認為那是一份感覺,是上天給我的一個signal。」大概直覺準確的人都必須擁有一個前提,就是先擁有天賦。「曾經有後輩請教我如何演戲,然而其實我不太懂得去解釋。也許就是上天給了我天賦,直覺告訴我這樣演可以,那樣演就總是有點怪怪的。」她想了想,再說道:「大概也因為我懂得觀察也擅於模仿,這對演員來說真的是很大的禮物。我以往以為這沒甚麼大不了,不過是手板眼見工夫,但原來這並非人人都具備的能力,我才知道這是我很珍貴的一部分。」


既說到要模仿,也就代表著她本身性格跟她演過的那些角色之間,存在著一定的差距。「有些的確是很難演的,例如很有自信心的角色。像是瑪嘉烈,像是鍾念華,都是很有自信的人,而我並不是一個很有自信心的人,我要花很大的力氣,才可以進入她們那種思維。」


她說以往極少演出一些跟她本身性格相近的角色。「我的真人就是情緒化,很脆弱又易哭,也很膽小,但偏偏我的外貌又不像。通常這種性格的人,外形都是可愛又溫柔,而我就很難遇到這種角色。」稱得上比較接近的,是她去年演舞台劇版《飯戲攻心》的Monica。


「她的性格算是衝動暴躁的,又是白羊座,而且帶點神經質。那次導演就善用了我本身跟這角色相似的部分,將它誇張放大,所以我演得挺開心的,因為我理解那角色,也像那角色。」她說大眾未必從外貌中看得出她是又衝動又脆弱的人。「其實我很貪玩,有些人認識我之後,就覺得我很可愛也很會搞笑,但我看起來就是完全不像!我在Monica這角色身上投放了很多我本身的特質,然後我看到有些網上評論說我演得很『妹豬』,猜不到廖子妤也有這一面。」


看懂世事並無劃一標準

「妹豬」的特點之一,就是直率。「在我小時候,常被媽媽說我講話不經大腦。年紀小別人也許會原諒你,但若長大後還是如此,就是沒有長進了。隨著經驗和年紀的增長,見的人多了,總會學習到更多。以往會再衝動些,現在會懂得試著停一停、想一想。」與她因《骨妹》結緣的好友余香凝,也曾給她意見。「Jennifer說我毋須事事都馬上回應,可以先緩一緩,我覺得這提議真的很好,因為我經常情緒一上來,就甚麼話都說得出口,但氣在頭上時的說話根本沒有意義,不過是一種能量宣泄而已。」


她說小時候的自己,甚至可說是有點愛抱打不平的個性。「在我的性格裡面,是很想要改變世界的,譬如我想讓大家都知道一分耕耘才會有一分收穫,這世界必須要公平。後來才知道,世界是不公平的,頂多只存在相對的公平,又或是當你比別人擁有更多的時候,可以分一些給別人,試著去趨近公平。我以前認為世界有絕對的公平,也有絕對的真理;但現實是,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,每個人看這個世界的方法也很不同。」


「我曾以為這個世界有劃一標準,也以為大家都跟我以同樣角度去看世界,多天真。以前遇到跟我看法不同的人,我會很生氣,我會希望你想的跟我想的一樣,我會急於讓大家都知道,我看到的才是真相!但原來不是的,人越大你越會知道,真相並不存在。通常的結果是,大家說的真相就是真相,而當大家說的真相都是真相的時候,就沒有真相了。」


相信心誠則靈Delulu

當了演員這麼多年,Fish說她很認同這一行是「老天爺賞飯吃」。「機遇真的很重要,我演了很多年戲,才終於在《梅艷芳》和《智齒》那年憑兩個角色入圍金像獎,那是我人生很重要的轉捩點。許多人都說成功靠天賦、機遇、努力,努力可以靠努力,天賦和機遇卻是努力不來的,你只能等。」要如何等才不至於令人喪志?「最重要是在做令自己開心的事。要是你既覺得自己沒有機會,又做得不開心,還不如回家玩電話好過。那十年,別人都跟我說,你做了十年這麼辛苦,是為了甚麼?我開心呀,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。當然也有演過一些不想演的角色,但我必須要先付出,才能換取下次的機會。因此即使在很辛苦的時候,也要找到享受其中的地方,我享受演戲,我就會覺得即使再辛苦,也很幸福。」


她相信「念力」,之前曾期望過演舞台劇,結果真的如願出演了《飯戲攻心》踏台版。「我不肯定這算不算『吸引力法則』,現在很流行一種『Delulu』精神,就是你心中要有一個願景,然後你要將它『弄假成真』。」Delulu一字來自「Delusional」,英語原意為「痴心妄想」,近年發展成為流行語,是一種將不可能化為可能的精神態度。「你必須真心誠意地相信自己能達成夢想,當然不能光想而已,也要不斷找方法去實踐,但最大前提是必先要相信。我親身實驗的結果是,我相信我可以來香港發展,然後我就來到香港了;我相信我能做到演員,我就做到了;我相信我可以得獎,我就得到了!然後下一步我想去荷里活……不過這點我覺得困難一些,我的英文不太好,重點是我的內心還未足夠相信呢。」她聳聳肩笑了笑。


努力盼得獎 只為可以留下

Fish在2017年以《骨妹》首次獲提名香港金像獎最佳女配角,2022年憑《梅艷芳》中梅愛芳一角奪魁,所以今屆以破億票房電影《毒舌大狀》再度入圍,已是第三次角逐。問她對於奪獎的信心,她笑著坦白說並沒有。「哪會如此幸運,這麼短時間就再得獎?而且對手們都很強!我隱隱約約地也覺得自己並沒有相信可以得獎,所以按照Delulu法則應該拿不到吧。」


她說得到過一次最佳女配角,已十分知足。「我以前很想很想得獎,是因為我很想繼續留在這一行。我是個很悲觀的人,我不是特別漂亮,演技比我好的大有人在,我會覺得要是沒有獎項,我就沒有下一次機會。那是一種很巨大的恐懼,恐懼自己無法再留在這個地方。但要是我得了獎,大家就會記得我,也就會有多些人找我拍戲。我想得獎並不是想要威,而是我需要那個獎,讓我可以在行內擁有一個位置。大家看我以往每次入圍都很激動,因為我的感受是,我差點就以為要在這行站不住腳了,差點就要做不下去了。所以我覺得現在的我已是相當幸運,很多人給予我演出的機會,因此我就毋須再在獎項上太過有得失心,可以更放鬆享受這次的頒獎禮。」


若然說人的成長是因為歷練,那麼除了無法控制的年歲增長,經歷過種種角色洗禮的演員,是否也就獨享著在最濃縮的時間內,經歷著最密集的成長?在香港近12年,Fish除了演活了一個又一個的角色,也在背後修煉出更從容的自己,讓內在的多個面向更能平衡共存,更自在地豐富著她的每個演出。最後問她若可以跟12年前的自己說句話,會說甚麼?她以12個字回道:「不用急,心別慌。慢慢來,比較快。」


Text: Monica Ng

Creative Direction & Styling: Anson Lau, assisted by Chiaki

Photography: Hungmc, assisted by Derek Chan & Jason Lau

Makeup: Melody Chiu

Hair: Zap Tang

Set Design: Lit_wh

Manicure: Mei Mei Yeung

Wardrobe: Gucci


原文刊於《Marie Claire》香港版2024年3月號



Comments


Commenting on this post isn't available anymore. Contact the site owner for more info.

MONICA NG

luxury | lifestyle | art

content . translation . styling

© 2021-2022 by Monica Ng |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 design by Monica Ng

bottom of page